紫薇根
66 2023-10-07
血余
(《本草蒙筌》)
【異名】發(fā)髭(《本經(jīng)》),亂發(fā)(《金匱要略》)。
【來源】為人的頭發(fā)。
【采集】收集人發(fā),用堿水洗去油垢,清水漂凈后曬干。商品均加工成炭,稱"血余炭"。制法:將凈發(fā)置煅鍋內(nèi),上面覆蓋一鍋,兩鍋接合處用黃泥封固,上壓重物,用文武火煅至貼在蓋鍋底上的白紙顯焦黃色為度,擋住火門,待涼后,取出,斫成小塊。
【藥材】血余炭,呈不規(guī)則的塊狀,大小不一。色烏黑而光亮,表面有多數(shù)小孔,如海綿狀。質(zhì)輕而脆,易碎,斷面呈蜂窩狀,互碰有清脆之聲。用火燒之有焦發(fā)氣。味苦。以色黑、發(fā)亮、質(zhì)輕者為佳。
【化學(xué)成分】主要成分是一種優(yōu)角蛋白,含水分12~15%,灰分0.3%,脂肪3.4~5.8%,氮17.4%,硫5.00%。另含或多或少的黑色素。
灰分中含下述金屬(按含率大小順序):鈣)鈉)鉀)鋅)銅)鐵)錳)砷。
人發(fā)炮炙成血余炭時,有機成分破壞炭化,其中的有機成分未詳,無機成分已如上述。
【性味】苦,溫。
①《本經(jīng)》:"苦,溫。"
②《別錄》:"小寒,無毒。"
③《飲片新參》:"苦,澀。"
【歸經(jīng)】入心、肝、腎經(jīng)。
①《雷公炮制藥性解》:"入心經(jīng)。"
②《本草經(jīng)疏》:"入手足少陰經(jīng)。"
③《長沙藥解》:"入足太陽膀胱、足厥陰肝經(jīng)。"
【功用主治】消瘀,止血。治吐血,鼻衄,齒齦出血,血痢,血淋,崩漏。
①《本經(jīng)》:"主五癃,關(guān)格不通,利小便水道,療小兒癇,大人?。"
②《別錄》:"合雞子黃煎之消為水,療小兒驚熱。""主咳嗽,五淋,大小便不通,小兒驚癇。止血,鼻衄燒之吹內(nèi)立已。"
③《藥性論》:"能消瘀血。"
④《唐本草》:"療轉(zhuǎn)胞,小便不通,赤白利,哽噎,鼻衄,癰腫,狐尿刺,丁腫,骨疽,雜瘡。"
⑤《日華子本草》:"止血悶血運,金瘡傷風(fēng),血痢,入藥燒灰,勿令絕過。煎膏長肉,消瘀血也。"
【用法與用量】內(nèi)服:研末,1.5~3錢;或入丸劑。外用:研末摻或調(diào)敷。
【選方】①治咳嗽有血:發(fā)灰,入麝香少許,酒下。(朱氏《集驗醫(yī)方》)
②治鼻衄,眩冒欲死:燒亂發(fā),細(xì)研。水服方寸匕,須臾更吹鼻中。(《梅師集驗方》)
③治諸竅出血:頭發(fā)、敗棕、陳蓮蓬(并燒灰)等分。每服三錢,木香湯下。(《圣惠方》)
④治齒縫出血:頭發(fā),入銚內(nèi)炒存性,研,摻之。(《中藏經(jīng)》)
⑤治肌衄,血從毛孔而出:胎發(fā)燒灰,罨之。(《證治要訣》)
⑥治潰瘍病出血:血余炭、側(cè)柏葉等量,共研粉。每日服三次,每次服三克。(北京《中草藥制劑資料選編》)
⑦治瀉血臟毒:血余半兩(燒灰),雞冠花根、柏葉各一兩。上為末,臨臥溫酒調(diào)下二錢,來晨酒一盞投之。(《普濟方》血余散)
⑧治婦人血淋及尿血澀痛:亂發(fā)一兩,牛耳中毛半兩。上二味同燒為灰,細(xì)研。每于食前,以溫水調(diào)下半錢。(《圣惠方》)
⑨治崩中漏下,赤白不止,氣虛竭:燒亂發(fā),酒和服方寸匕,日三。(《千金方》)
⑩治小便不利:滑石二分,亂發(fā)二分(燒),白魚二分。上三味,杵為散,飲服半錢匕,日三服。(《金匱要略》滑石白魚散)
⑾治婦人卒小便不通:亂發(fā)如拳大,燒灰,細(xì)研。以溫酒調(diào)下二錢。(《圣惠方》)
⑿治石淋:發(fā)?燒灰,水服之。(《肘后方》)
⒀治黃疸:燒亂發(fā),服一錢匕,日三服。(《補缺肘后方》)
⒁治諸黃及陰吹:豬膏半斤,亂發(fā)(如雞子大)三枚。上二味,和膏中煎之,發(fā)消藥成。分再服,病從小便出。(《金匱要略》豬膏發(fā)煎)
⒂治帶狀皰疹:血余炭三錢,雄黃三錢。共研細(xì)末。香油一兩調(diào)敷患處。(徐州《單方驗方新醫(yī)療法選編》)
⒃治久瘡不合:亂發(fā)、露蜂房、蛇蛻皮各燒灰存性。每味取一錢匕,酒調(diào)服。(《蘇沈良方》)
【臨床應(yīng)用】①治療各類出血
取血余炭2.5兩,干藕片5兩,加水適量,煎煮2次,每次1小時,將兩次煎液合并過濾,文火濃縮至100毫升。一般用量每次10毫升,日服2次;重癥每次15~20毫升,日服3~4次,必要時每4小時服1次,直至出血停止。遇有出血傾向,亦可先期服用預(yù)防出血。對于外傷出血,口鼻腔及齒齦出血,可配成軟膏外用,或徑將血余炭粉撒涂于患處。臨床治療各種出血(包括咯血、嘔血、便血、尿血、陰道出血、口鼻腔齒齦出血及紫癜等)共100余例,均收到比較顯著的效果。認(rèn)為較仙鶴草素及維生素K等一般止血劑效果為佳。又有用血余炭1~3錢,加入鮮藕汁20~40毫升中口服,每日3次;治療上消化道出血共25例,治愈23例。此外,用血余炭細(xì)末合等量馬勃粉或適量烏梅炭蒸氣消毒后涂于出血處治療鼻衄,亦有效。
②治療燙傷
取血余炭研細(xì)和以適量凡士林調(diào)勻涂于創(chuàng)面。用時先將創(chuàng)面洗凈,如有水泡,剪破后用消毒棉球拭干。涂藥后用消毒紗布包扎。頭面部每天涂1次,其它部位每隔2~3天1次。
紫蘇梗 (《本草蒙筌》) 【異名】紫蘇莖(《雷公炮炙論》),蘇梗(《藥品化義》),紫蘇桿(《湖南藥物志》)。 【來源】為唇形科植物皺紫蘇、尖紫蘇等的莖。植物形態(tài)詳"紫蘇葉"條。 【采集】秋未,割取地上...
紫河車 (《綱目》) 【異名】胞衣(《梅師集驗方》),混沌皮、混元丹(《本草蒙筌》),胎衣、混沌衣(《綱目》) 【來源】為健康人的胎盤。 【藥材】干燥的胎盤為不規(guī)則的類圓形或橢圓形碟狀,直徑9~16厘...
銀箔 (《本草蒙筌》) 【異名】銀薄(《藥性論》)。 【來源】為用自然銀錘成的紙狀薄片。 【礦物形態(tài)】自然銀,又名:生銀(《開寶本草》)。 等軸晶系。晶體呈八面體或六方晶體,惟不多見。通常多成粒狀、塊...
銀朱 (《綱目》) 【異名】靈砂(《證類本草》),心紅(《本草蒙筌》),水華朱(《胡演升丹煉藥秘訣》),猩紅、紫粉霜(《綱目》)。 【來源】為人工制成的赤色硫化汞。 【制法】《胡演升丹煉藥秘訣》:"升...
燕窠土 (《本草蒙筌》) 【異名】胡燕窠內(nèi)土(《本草拾遺》),燕窠泥(《救急方》),燕窩泥、燕子泥(《四川中藥志》)。 【來源】為燕科動物金腰燕的泥巢。動物形態(tài)參見"胡燕卵"條。 【性味】①《本草拾遺...
山芭蕉子 (《南寧市藥物志》) 【來源】為芭蕉科植物野蕉的種子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野蕉 多年生粗壯草本。莖直立,高2~3米,具匐枝。單葉7~9片,螺旋狀排列,葉柄具深槽,下部具葉鞘;,葉片長橢圓形,長1~...
大黃蜂子 (《本經(jīng)》) 【異名】露蜂房子(《備急方》)。 【來源】為胡蜂科昆蟲大黃蜂的幼蟲。原動物詳"露蜂房"條。 【性味】《綱目》:"甘,涼,有小毒。" 【功用主治】治胸腹脹痛,干嘔。 ①《本經(jīng)》: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