苦丁茶
197 2023-09-28
熊脂
(《本經(jīng)》)
【異名】熊白(陶弘景),熊恤(《洞天奧旨》)。
【來源】為熊科動物黑熊或棕熊的脂肪油。動物形態(tài)詳"熊膽"條。
【采集】以秋末冬初獵取者脂肪最為肥滿。取出脂肪,熬煉去滓即得。
【藥材】熊油色白微黃,略似豬油,寒冷時凝結(jié)成膏,熱則化為液狀。氣微香。以純凈無滓、氣香者為佳。
產(chǎn)四川、云南、黑龍江、吉林等地。
【炮制】《雷公炮炙論》:"凡收得后,煉過,就器中安生椒,每一斤熊脂入生椒十四個,煉了,去脂革并椒,入瓶中收,任用。"
【性味】甘,溫。
①《別錄》:"微溫,無毒。"
②《本經(jīng)逢原》:"甘,溫。"
【歸經(jīng)】《本草經(jīng)疏》:"入足太陰,手陽陰、少陰三經(jīng)。"
【功用主治】補虛損,強筋骨,潤肌膚。治風(fēng)痹不仁,筋脈攣急,虛損羸瘦,頭癬,白禿,臁瘡。
①《本經(jīng)》:"主風(fēng)痹不仁,筋急,五臟腹中積聚,寒熱羸瘦,頭瘍白禿,面?皰。"
②《別錄》:"主食飲嘔吐。"
③《日華子本草》:"治風(fēng),補虛損,殺勞蟲,強心。"
④《四川中藥志》:"補血殺蟲,治腫脹積聚。外用涂臁瘡。"
【用法與用量】內(nèi)服:熬煉后開水沖。外用:涂搽。
【選方】①治白禿瘡及發(fā)中生癬:熊白敷之。(《產(chǎn)乳集驗方》)
②治數(shù)十年鵝掌風(fēng):熊油一兩,瓦松三錢,輕粉一錢,樟腦一錢。各為末。先以甘草三錢,桂枝三錢煎湯洗之,烘干,以熊油調(diào)各末,搽而烘之,一日三次。(《洞天奧旨》熊脂膏)
【名家論述】《本草經(jīng)疏》:"熊脂,其主風(fēng)痹不仁筋急者,蓋風(fēng)為陽邪,熊(脂)氣溫,能通行經(jīng)絡(luò);性潤,能滋養(yǎng)肝脾,故主之也;瑵啥ㄐ,故主五臟腹中積聚及食飲吐嘔。甘而強力,故能主寒熱羸瘦,甚言其補虛壯筋骨之功耳。"
【中文名】紫菀(《本經(jīng)》) 【類別】根類 【異名】青菀(《吳普本草》),紫舌(《別錄》),返魂草根、夜牽牛(《斗門方》),紫菀茸(《本草述》)。 【來源】為菊科植物紫菀的根及根莖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紫菀 ...
紫石英 (《本經(jīng)》) 【來源】為鹵化物類礦物螢石的礦石。 【礦物形態(tài)】螢石,又名:氟石。 等軸晶系。晶體呈立方體、八面體、十二面體;集合體常呈致密粒狀塊體出現(xiàn)。顏色很少是無色透明的,大部分被染成各種顏...
紫草 (《本經(jīng)》) 【異名】藐、茈草(《爾雅》),紫丹、紫器(《本經(jīng)》),地血(《吳普本草》),茈輸(《廣雅》),紫草茸(《小兒藥證直訣》),鴉銜草(《綱目》),紫草根(《現(xiàn)代實用中藥》),山紫草(《...
梓白皮 (《本經(jīng)》)) 【來源】為紫葳科植物梓的根皮或樹皮的韌皮部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梓(《本經(jīng)》),又名:木王(《埤雅》),花楸、河楸、水桐、雷電木、木角豆、臭梧桐。 落葉喬木,高達10余米。樹皮灰褐色...
梓葉 (《本經(jīng)》) 【來源】為紫葳科植物梓的葉片,植物形態(tài)詳"梓白皮"條。 【化學(xué)成分】含對香豆酸、對-羥基苯甲酸。 【藥理作用】冷浸液、溫浸液對金黃色葡萄球菌、大腸桿菌、產(chǎn)氣桿菌有抑制作用。采集后6...
大黃蜂子 (《本經(jīng)》) 【異名】露蜂房子(《備急方》)。 【來源】為胡蜂科昆蟲大黃蜂的幼蟲。原動物詳"露蜂房"條。 【性味】《綱目》:"甘,涼,有小毒。" 【功用主治】治胸腹脹痛,干嘔。 ①《本經(jīng)》:...
山芭蕉子 (《南寧市藥物志》) 【來源】為芭蕉科植物野蕉的種子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野蕉 多年生粗壯草本。莖直立,高2~3米,具匐枝。單葉7~9片,螺旋狀排列,葉柄具深槽,下部具葉鞘;,葉片長橢圓形,長1~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