苦丁茶
197 2023-09-28
蝦蟆
(《本經(jīng)》)
【異名】蛙黽(《國語》),蟈(《周禮》),蟹蟆(《爾雅》),土蛙(《現(xiàn)代實(shí)用中藥》)。
【來源】為蛙科動物澤蛙的全體。
【動物形態(tài)】澤蛙
體長約40~55毫米,雄者略小。頭部略呈三角形?陂煟嵌思鈭A,吻棱圓;口內(nèi)有鋤骨齒2團(tuán),向后集中而不相遇。近吻端有小形鼻孔2個。眼大而突出,眼間距窄,兩眼之間有橫斑;眼后方有圓形鼓膜,為眼徑的2/3。體背面皮膚有許多不規(guī)則的縱膚褶,體側(cè)多為圓形疣;后肢背面也有小疣,腹面皮膚光滑。生活時顏色變異很大,背面為棕灰色或灰棕橄桅色,有時雜以赭紅色,深棕色斑紋頗顯著,背面在前肢肩部多少成"VV"形斑;背后端有"V"字形紋或短橫紋。前肢細(xì)長,第1指發(fā)達(dá),指長順序3、1、4、2;關(guān)節(jié)下瘤及掌突發(fā)達(dá)。后肢粗壯,脛跗關(guān)節(jié)前達(dá)眼部附近,趾間有蹼,內(nèi)跖突窄長,外跖突小。雄者咽部黑色,有單咽下外聲囊,其前肢第1指上有淺色的婚墊。
生活于田野、池澤附近及丘陵地帶。食物以蛛形動物及膜翅類昆蟲為主。5~7月產(chǎn)卵;蝌蚪橄欖綠色上有棕赭麻點(diǎn),沿尾鰭上緣有若干的短黑橫斑,腹無斑紋;口小;角質(zhì)頜不強(qiáng),唇乳突從口角兩側(cè)延至下唇兩側(cè),而下唇中部乳突缺如。
分布山東、河南、四川、湖北、安徽、江蘇、浙江、江西、湖南、貴州、福建、廣東、廣西、云南、臺灣等地。
本動物的皮(蝦蟆皮)、腦髓(蝦蟆腦)、肝(蝦蟆肝)、膽(蝦蟆膽)、幼體(蝌蚪)亦供藥用,各詳專條。
【炮制】《雷公炮炙論》:"凡使蝦蟆,先去皮并腸及爪子,陰干,然后涂酥炙令干,每修事一個,用牛酥一分,炙盡為度。"
【性味】甘,寒。
①《本經(jīng)》:"味辛,寒。"
②《日華子本草》:"冷,無毒。"
③《本草衍義補(bǔ)遺》:"味甘,性寒。"
【歸經(jīng)】《雷公炮制藥性解》:"入脾經(jīng)。"
【功用主治】清熱解毒,健脾消積。治癰腫,熱癤,口瘡,瘰疬,瀉痢,疳積。
①《本經(jīng)》:"主邪氣,破癱堅(jiān)血,癰腫陰瘡。服之不患熱病。"
②《藥性論》:"涂癰腫及治熱結(jié)腫。"
③《日華子本草》:"治犬咬及熱狂,貼惡瘡,解煩熱。"
④《醫(yī)林纂要》:"滋朋助陽,補(bǔ)虛羸,健脾胃,殺疳積。"
⑤《現(xiàn)代實(shí)用中藥》:"清熱解毒。煮食,治熱癤、瘡毒;制成黑燒,治痢疾。"
【用法與用量】內(nèi)服:入丸、散。外用:搗敷、研末摻。
【選方】①治瘰疬潰爛:黑色蝦蟆一枚,去腸,焙、研,油調(diào)敷之。忌鐵器。(《綱目》)
②治濕?:干蝦蟆一個,燒灰,細(xì)研為末,以豬脂調(diào),涂敷瘡上,日三、五度。(《圣濟(jì)總錄》蝦蟆灰涂敷方)
③治小兒患風(fēng)臍及臍瘡久不瘥者:燒蝦蟆杵末敷之,日三、四度。(《外臺》)
④治小兒口瘡:蝦蟆(炙),杵末敷瘡上。兼治小兒蓐瘡。(《子母秘錄》)
⑤治小兒洞泄下痢:燒蝦蜞末,飲調(diào)方寸匕服。(《子母秘錄》)
⑥治小兒急疳:蝦蟆一枚(去爪,燒作灰),熊膽(研)、麝香(研)、豬牙皂莢(去皮、子,炙)、白蕪荑各一分。上五味搗研為末,煉蜜丸如綠豆大。每服五丸至七丸,米飲或溫水下,日三服。(《圣濟(jì)總錄》蝦蟆丸)
⑦治蝮蛇螫傷;生蝦蟆一枚,搗爛敷之。(《外臺》)
【名家論述】《本草衍義補(bǔ)遺》:"蝦蟆味甘性寒,南人多食之,《本草》明言可食,不患熱病,由是病人煮食之矣!侗静荨分x,蓋是或炙、或干、或燒、或灰,在藥劑用之,非若世人煮為羹,入鹽、椒而啜其湯。此物大能發(fā)濕,久則濕以化熱!堆芰x》謂解勞熱,非羹之謂也。"
【中文名】紫菀(《本經(jīng)》) 【類別】根類 【異名】青菀(《吳普本草》),紫舌(《別錄》),返魂草根、夜?fàn)颗?《斗門方》),紫菀茸(《本草述》)。 【來源】為菊科植物紫菀的根及根莖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紫菀 ...
紫石英 (《本經(jīng)》) 【來源】為鹵化物類礦物螢石的礦石。 【礦物形態(tài)】螢石,又名:氟石。 等軸晶系。晶體呈立方體、八面體、十二面體;集合體常呈致密粒狀塊體出現(xiàn)。顏色很少是無色透明的,大部分被染成各種顏...
紫草 (《本經(jīng)》) 【異名】藐、茈草(《爾雅》),紫丹、紫器(《本經(jīng)》),地血(《吳普本草》),茈輸(《廣雅》),紫草茸(《小兒藥證直訣》),鴉銜草(《綱目》),紫草根(《現(xiàn)代實(shí)用中藥》),山紫草(《...
梓白皮 (《本經(jīng)》)) 【來源】為紫葳科植物梓的根皮或樹皮的韌皮部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梓(《本經(jīng)》),又名:木王(《埤雅》),花楸、河楸、水桐、雷電木、木角豆、臭梧桐。 落葉喬木,高達(dá)10余米。樹皮灰褐色...
梓葉 (《本經(jīng)》) 【來源】為紫葳科植物梓的葉片,植物形態(tài)詳"梓白皮"條。 【化學(xué)成分】含對香豆酸、對-羥基苯甲酸。 【藥理作用】冷浸液、溫浸液對金黃色葡萄球菌、大腸桿菌、產(chǎn)氣桿菌有抑制作用。采集后6...
大黃蜂子 (《本經(jīng)》) 【異名】露蜂房子(《備急方》)。 【來源】為胡蜂科昆蟲大黃蜂的幼蟲。原動物詳"露蜂房"條。 【性味】《綱目》:"甘,涼,有小毒。" 【功用主治】治胸腹脹痛,干嘔。 ①《本經(jīng)》:...
山芭蕉子 (《南寧市藥物志》) 【來源】為芭蕉科植物野蕉的種子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野蕉 多年生粗壯草本。莖直立,高2~3米,具匐枝。單葉7~9片,螺旋狀排列,葉柄具深槽,下部具葉鞘;,葉片長橢圓形,長1~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