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蟬花
185 2023-09-28
蜥蜴
(《吉林中草藥》)
【異名】馬蛇子、麻蛇子(《吉林中草藥》)。
【來源】為蜥蝎科動物麗斑麻蜥的全體。
【動物形態(tài)】麗斑麻蜥
全長約13厘米。背面棕綠色,由前至后共有明顯的六排淺色圓形眼斑,成方格狀排列;腹面色淺,無斑。頭部三角形,吻長較眼耳間距短;鼻孔一對,周圍有鱗2片;下頦鱗四對。背部鱗細小。腹面鱗光滑,成橫形排列。四肢發(fā)達,各有5趾。尾長,其鱗片排成環(huán)狀。
棲息于干燥砂地、山坡及平原地帶麥田附近。分布我國東北及甘肅、河北、山東、山西、陜西、青海等地。
【采集】夏、秋季捕捉,捏死,以鐵絲穿頭,曬干或烘干。
【功用主治】消癭散瘰。治淋巴結結核。
【用法與用量】內(nèi)服:研末,1個。外用:研末調(diào)敷,適量。
【選方】①治淋巴結結核:馬蛇子一個,焙干研面,雞蛋三個。一端開小孔.將馬蛇子面分三份,分別裝入蛋內(nèi),用紙封固,放炭火上燒焦,研細面,香油調(diào)敷患處。(《東北動物藥》)
②治羊病風:蜥蜴一個。用瓦焙干,研細末。黃酒沖服,日服一次。(《吉林中草藥》)
③治小便不通:蜥蝎三個,螻蛄七個(去頭)。搗成泥狀,水煎,日服二次。(《吉林中草藥》)
【臨床應用】治療慢性氣管炎
以馬蛇子焙干存性,研粉裝膠囊內(nèi)服,每次0.6~0.9克,每日1次。臨床觀察488例,顯效75例(15.5%),好轉(zhuǎn)263例(59.5%),總有效率為75%。實踐中發(fā)現(xiàn),對痰多患者療效較好,無痰病人療效不佳。因此,又對131例痰多患者進行了療效觀察,結果顯效34例(25.6%),好轉(zhuǎn)79例(60%),總有效率為85.6%。其后又發(fā)現(xiàn)對辨證屬于痰熱者療效不好,甚至可使病情加重。為此,又進一步選擇寒痰型和濕痰型患者40例進行觀察,結果顯效19例(47.5%),好轉(zhuǎn)14例(35%),總有效率為82.5%。副作用:部分病例有口干舌燥等反應。根據(jù)藥物效果及其反應,作者認為,蜥蜴藥性似屬"溫"性;其作用主要是抑制痰液的分泌,因為患者服藥后不是使痰變稀容易咯出,而是痰量自覺減少,甚至完全消失。對咳、喘療效不明顯。
柞樹皮 (《吉林中草藥》) 【異名】島輸爾巴姆那木(朝名)。 【來源】為殼斗科植物蒙櫟的樹皮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蒙櫟,又名:柞樹、橡碗、小葉槲樹、青剛標。 落葉喬木,高達30米。樹皮暗灰色,縱深裂;幼枝平...
榛蘑 (《吉林中草藥》) 【異名】該按姆波甚(朝名)。 【來源】為白蘑科植物蜜環(huán)菌的子實體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蜜環(huán)菌 子實體中等大,肉質(zhì),叢生或單生。菌傘初為半球形,以后平展,傘面呈淺土黃色,覆有暗色細鱗...
越橘果 (《吉林中草藥》) 【來源】為杜鵑花科植物越橘的成熟果實。植物形態(tài)詳"越橘葉"條。 【藥理作用】參見"越橘葉"條。 【功用主治】《吉林中草藥》:"止痛。治痢疾。" 【用法與用量】內(nèi)服:煎湯,1...
榆蘑 (《吉林中草藥》) 【來源】為側耳科植物金頂蘑的子實體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金頂蘑 子實體叢生。菌蓋佛手黃至草黃色,光滑,漏斗形,寬3~10厘米;菌肉白色,肉質(zhì),具香味;柄偏生,白色,長2~10厘米,...
櫻草根 (《吉林中草藥》) 【來源】為報春花科翠南報春的根及根莖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翠南報春,又名:櫻草、翠蘭花、野白菜。 多年生草本,高20厘米,全株有氈毛。報生葉5~7,卵狀長圓形,長5~10厘米,基...
大黃蜂子 (《本經(jīng)》) 【異名】露蜂房子(《備急方》)。 【來源】為胡蜂科昆蟲大黃蜂的幼蟲。原動物詳"露蜂房"條。 【性味】《綱目》:"甘,涼,有小毒。" 【功用主治】治胸腹脹痛,干嘔。 ①《本經(jīng)》:...
山芭蕉子 (《南寧市藥物志》) 【來源】為芭蕉科植物野蕉的種子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野蕉 多年生粗壯草本。莖直立,高2~3米,具匐枝。單葉7~9片,螺旋狀排列,葉柄具深槽,下部具葉鞘;,葉片長橢圓形,長1~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