紫薇根
66 2023-10-07
【中藥名稱】烏梢蛇
【拼音名】Wushaoshe
【英文名】ZAOCYS
【來源】本品為游蛇科動物烏梢蛇Zaocysdhumnades(Cantor)的干燥體。多于夏、秋二季捕捉,剖開蛇腹或先剝?nèi)ド咂ち纛^尾,除去內(nèi)臟,盤成圓盤狀,干燥。
【性狀】本品呈圓盤狀,盤徑約16cm。表面黑褐色或綠黑色,密被菱形鱗片;背鱗行數(shù)成雙,背中央2~4行鱗片強烈起棱,形成兩條縱貫全體的黑線。頭盤在中間,扁圓形,大多眼大不陷而有光澤;頰鱗1枚,眼前下鱗1枚,較小,眼后鱗2枚。脊部高聳成屋脊狀。腹部剖開邊緣向內(nèi)卷曲,脊肌肉厚,黃白色或淡棕色,可見排列整齊的肋骨。尾部漸細而長。剝皮者僅留頭尾之皮,中段較光滑。氣腥,味淡。
【炮制】烏梢蛇去頭及鱗片,切寸段。烏梢蛇肉去頭及鱗片后,用黃酒悶透,除去皮骨,干燥。酒烏梢蛇取凈烏梢蛇段,照酒炙法(附錄ⅡD)炒干。每烏梢蛇100kg,用黃灑20kg。
【性味與歸經(jīng)】甘,平。歸肝經(jīng)。
【功能與主治】祛風,通絡,止痙。用于風濕頑痹,麻木拘攣,中風口眼斜,半身不遂,抽搐痙攣,破傷風癥,麻風疥癬,瘰疬惡瘡。
【主治】
1、大麻風。用烏蛇三條蒸熟。取肉焙干,研末,加蒸餅做成丸子,如米粒大。以此喂烏雞,待食盡即殺雞烹熟。取雞肉焙干,研為末。每服一錢,酒送下。或加蒸餅用丸服亦可。吃過三、五只烏雞,媽即愈。又方:捕大烏蛇一條,打死,待爛后,加水二碗浸泡七天,去掉坡、骨,倒入糙米一升浸泡一天。取米曬干,喂白雞一只(令雞先餓一日)。等到羽毛脫落,即殺雞煮吃,冊時適量飲酒,雞吃盡后,再用熱水一盆,洗浴大半天,其病自愈。
2、紫白癜風。用烏蛇肉(酒炙)六兩,枳殼(麩炒)、牛膝、天麻各二兩,熟地典四兩、白蒺藜(炒)、五加皮、防風、桂心各二兩,各銼在細片,裝袋中,用酒二斗浸泡,密封七天。每次溫服一小確定。忌雞鵝鲼從及發(fā)物。
3、嬰兒撮口,不能吸乳。用烏蛇(酒浸過,去皮、骨,炙干)半兩、麝香一分,共研為末。每用半分,以荊芥湯灌下。
4、破傷中風(項強,身直)。用白花蛇、烏蛇,各取后端二寸,酒洗潤,刮出肉,加全蜈蚣一條,共炙為末。每服在錢,溫酒調(diào)下。此方名“定命散”。
5、木舌脹塞。用蛇膽一枚,焙干,研為末,敷舌上。有涎即葉去。
【用法與用量】9~12g。
【貯藏】置干燥處,防霉,防蛀。
棕櫚花 (《現(xiàn)代實用中藥》) 【來源】為棕櫚科植物棕桐的花,詳"棕桐皮"條。 【化學成分】參見"棕櫚皮"條。 【性味】苦澀,平。 ①《本草拾遺》:"有小毒。" ②《重慶草藥》:"溫,平。" ③《陜西中...
棕櫚葉 (《現(xiàn)代實用中藥》) 【來源】為棕櫚科植物棕櫚的葉片,植物形態(tài)詳"棕櫚皮"條。 【化學成分】參見"棕櫚皮"條。 【功用主治】《民間常用草藥匯編》:"治吐血,勞傷,虛弱。" 【用法與用量】內(nèi)服:...
走馬胎 (《生草藥性備要》) 【異名】大發(fā)藥(《陸川本草》),走馬風(《廣西中藥志》),山鼠、血楓(《廣西中草藥》),山豬藥(海南)。 【來源】為紫金牛科植物走馬胎的根莖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走馬胎,又名:...
柞木根 (《四川中藥志》) 【來源】為大風子科植物柞木的根,植物形態(tài)詳"柞木皮"條。 【采集】秋后挖取根部,曬干。 【性味】《四川中藥志》:"性平,味苦,無毒。" 【功用主治】治黃疸,水腫,痢疾,肺結...
紫楠 (《浙江中藥資源名錄》) 【異名】紫金楠、金心楠、金絲楠(《中國樹木分類學》),楠木(《浙江中藥資源名錄》),枇杷木、小葉嫩蒲柴(《浙江天目山藥植志》)。 【來源】為樟科植物紫楠的樹皮及枝葉。 ...
大黃蜂子 (《本經(jīng)》) 【異名】露蜂房子(《備急方》)。 【來源】為胡蜂科昆蟲大黃蜂的幼蟲。原動物詳"露蜂房"條。 【性味】《綱目》:"甘,涼,有小毒。" 【功用主治】治胸腹脹痛,干嘔。 ①《本經(jīng)》:...
山芭蕉子 (《南寧市藥物志》) 【來源】為芭蕉科植物野蕉的種子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野蕉 多年生粗壯草本。莖直立,高2~3米,具匐枝。單葉7~9片,螺旋狀排列,葉柄具深槽,下部具葉鞘;,葉片長橢圓形,長1~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