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蟬花
185 2023-09-28
桑螵蛸
(《本經(jīng)》)
【異名】蜱蛸(《爾雅》),桑蛸(《吳普本草》),冒焦、螵蛸(《廣雅》),致神、螳螂子(《別錄》),桑上螳螂窠(《傷寒總病論》),賴尿郎(《本草便讀》),刀螂子(《河北藥材》),螳螂蛋、尿唧唧(《山東中藥》),流尿狗(《中藥志》),猴兒包(《四川中藥志》),螳螂殼(《江蘇藥材志》)。
【來源】為螳螂科昆蟲大刀螂、小刀螂、薄翅螳螂、巨斧螳螂或華北刀螂的卵鞘。動(dòng)物形態(tài)詳"螳螂"條。
【采集】自深秋至翌年春季均可采收,采得后,除去樹枝,置蒸籠內(nèi)蒸30~40分鐘,殺死蟲卵,曬干或烤干。
【藥材】因形狀不同,分為下列三種:
①團(tuán)螵蛸
又名:軟螵蛸、元螵蛸。略呈圓柱形或者類圓形,長(zhǎng)2.5~4厘米,寬2~3厘米,由多數(shù)膜狀薄層疊成,表面淺黃褐色或黃褐色,上面有不很明顯的隆起帶,底面平坦或有附著在植物莖上而形成的凹溝。體輕,質(zhì)松,有韌性。斷面可見許多放射狀排列的小室,室內(nèi)各有一細(xì)小橢圓形的卵,呈黃棕色,有光澤。氣微腥,味微咸。
主產(chǎn)廣西、云南、湖北、湖南、河北、遼寧。此外,河南、山東、江蘇、內(nèi)蒙古、四川等地亦產(chǎn)。
②長(zhǎng)螵蛸
又名:硬螵蛸。略呈長(zhǎng)條形,長(zhǎng)2.5~5厘米,厚約1厘米。一端較短,一端較細(xì)而長(zhǎng)。表面灰黃色,有斜向紋理。上面呈凸面狀,上有帶狀隆起,隆起帶兩側(cè)各有一淺溝,呈褐色或灰褐色,底面平坦或凹入,有時(shí)可見樹皮附著于底部。質(zhì)堅(jiān)而脆。
主產(chǎn)浙江、江蘇、安徽、山東、湖北等地。
③黑螵蛸
略呈平行四邊形,長(zhǎng)2~3.5厘米,寬1~1.5匣米,厚1~1.5厘米。表面褐色,有斜向紋理,上面呈凸面狀,并有帶狀隆起,近尾端微向上翹,質(zhì)堅(jiān)而韌。
主產(chǎn)河北、山東、河南、山西等地。
以上均以干燥、完整、幼蟲未出,色黃、體輕而帶韌性,無樹枝草梗等雜質(zhì)為佳。
【化學(xué)成分】含蛋白質(zhì)及脂肪等。卵囊附著的蛋白質(zhì)膜上,含檸檬酸鈣(六分子結(jié)晶水)的結(jié)晶。卵黃球含糖蛋白及脂蛋白。
【炮制】炒桑螵蛸:將凈螵蛸和麩皮同炒至老黃色,取出篩去麩皮,放涼即可。鹽炒桑螵蛸:取凈螵蛸,用鹽水拌勻,稍悶,入鍋炒至微黃,取出晾干。(每桑螵蛸10斤,用鹽5兩,加水適量溶化)
①《雷公炮炙論》:"采得,去核子,用沸漿水浸淘七遍,令水遍沸,于磁鍋中熬令干用,勿亂別修事,卻無效也。"
②《別錄》:"桑螵蛸當(dāng)火炙,不爾令人泄。"
③《蜀本草》:"《圖經(jīng)》云:以熱漿水浸一伏時(shí),焙干,于柳木灰中炮令黃色用之。"
【性味】咸甘,平。
①《本經(jīng)》:"味咸,平。"
②《吳普本草》:"神農(nóng):咸,無毒。"
③《別錄》:"甘,無毒。"
【歸經(jīng)】入肝、腎經(jīng)。
①《綱目》:"肝、腎。"
②《本草經(jīng)疏》:"入足少陰、太陽經(jīng)。"
【功用主治】補(bǔ)腎,固精。治遺精,白濁,小便頻數(shù),遺尿,赤白帶下,陽痿,早泄。
①《本經(jīng)》:"主傷中,疝瘕,陰痿,益精生子。女子血閉腰痛,通五淋,利小便水道。"
②《別錄》:"療男子虛損,五藏氣微,夢(mèng)寐失精,遺溺。"
③《藥性論》:"主男子腎衰漏精,精自出,患虛冷者能止之。止小便利,火炮令熱,空心食之。虛而小便利,加而用之。"
④《本草衍義》:"治小便白濁。"
⑤《玉楸藥解》:"治帶濁淋漓,耳痛,喉痹,瘕疝,骨鯁。"
【用法與用量】?jī)?nèi)服:煎湯,1.5~3錢;或入丸、散。
【宜忌】陰虛火旺或膀胱有熱者慎服。
①《本草經(jīng)集注》:"得龍骨治泄精。畏旋復(fù)花。"
②《藥性論》:"畏戴椹。"
③《本草經(jīng)疏》:"凡失精遺溺,火氣太盛者宜少少用之。"
④《本經(jīng)逢原》:"陰虛多火人誤用,反助虛陽,多致溲赤莖痛,強(qiáng)中失精,不可不知。"
【選方】①治遺精白濁,盜汗虛勞:桑螵蛸(炙)、白龍骨等分。為細(xì)末。每服二錢,空心用鹽湯送下。(《外臺(tái)》)
②安神魂,定心志,治健忘,小便數(shù),補(bǔ)心氣:桑螵蛸、遠(yuǎn)志、菖蒲、龍骨、人參、茯神、當(dāng)歸、龜甲(醋炙)各一兩。為末。夜臥,人參湯調(diào)下二錢。(《本草衍久》桑螵蛸散)
③治妊娠小便數(shù)不禁:桑螵蛸十二枚。搗為散。分作兩服,米飲下。(《產(chǎn)書方》)
④治小便不通及胞轉(zhuǎn):桑螵蛸搗末,米飲服方寸匕,日三。(《產(chǎn)書方》)
⑤治產(chǎn)后遺尿或尿數(shù):桑螵蛸(炙)半兩,龍骨一兩。為末。每米飲服二錢。(《徐氏胎產(chǎn)方》)
⑥治男婦疝瘕作痛:桑螵蛸一兩,小茴香一兩二錢。共為末。每服二錢,花椒湯調(diào)服。(《本草匯言》)
⑦治咽喉骨鯁:桑螵蛸,醋煎呷之。(《經(jīng)驗(yàn)良方》)
⑧治底耳:桑螵蛸一個(gè)。慢火炙及八分熟,存性,細(xì)研,入麝香一字,為末,摻在耳內(nèi),每用半字。如有膿,先用綿包子拈去,次后摻藥末,入在耳內(nèi)。(《經(jīng)驗(yàn)方》)
⑨治小兒軟癤:桑螵蛸爐存性,研末,油調(diào)敷之。(《世醫(yī)得效方》)
【臨床應(yīng)用】治療遺尿癥
取桑螵蛸、益智仁各1.5兩(5~12歲兒童用1兩),水煎,日服1劑。試治11例,一般連服3~4劑即可見效,再服2~3劑,可鞏固療效。
【名家論述】《本經(jīng)逢原》:"桑螵蛸,肝腎命門藥也。功專收澀,故男子虛損,腎虛陽痿,夢(mèng)中失精,遺溺白濁方多用之!侗窘(jīng)》又言通五淋,利小便水道,蓋取以泄下焦虛滯也。"
【中文名】紫菀(《本經(jīng)》) 【類別】根類 【異名】青菀(《吳普本草》),紫舌(《別錄》),返魂草根、夜?fàn)颗?《斗門方》),紫菀茸(《本草述》)。 【來源】為菊科植物紫菀的根及根莖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紫菀 ...
紫石英 (《本經(jīng)》) 【來源】為鹵化物類礦物螢石的礦石。 【礦物形態(tài)】螢石,又名:氟石。 等軸晶系。晶體呈立方體、八面體、十二面體;集合體常呈致密粒狀塊體出現(xiàn)。顏色很少是無色透明的,大部分被染成各種顏...
紫草 (《本經(jīng)》) 【異名】藐、茈草(《爾雅》),紫丹、紫器(《本經(jīng)》),地血(《吳普本草》),茈輸(《廣雅》),紫草茸(《小兒藥證直訣》),鴉銜草(《綱目》),紫草根(《現(xiàn)代實(shí)用中藥》),山紫草(《...
梓白皮 (《本經(jīng)》)) 【來源】為紫葳科植物梓的根皮或樹皮的韌皮部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梓(《本經(jīng)》),又名:木王(《埤雅》),花楸、河楸、水桐、雷電木、木角豆、臭梧桐。 落葉喬木,高達(dá)10余米。樹皮灰褐色...
梓葉 (《本經(jīng)》) 【來源】為紫葳科植物梓的葉片,植物形態(tài)詳"梓白皮"條。 【化學(xué)成分】含對(duì)香豆酸、對(duì)-羥基苯甲酸。 【藥理作用】冷浸液、溫浸液對(duì)金黃色葡萄球菌、大腸桿菌、產(chǎn)氣桿菌有抑制作用。采集后6...
大黃蜂子 (《本經(jīng)》) 【異名】露蜂房子(《備急方》)。 【來源】為胡蜂科昆蟲大黃蜂的幼蟲。原動(dòng)物詳"露蜂房"條。 【性味】《綱目》:"甘,涼,有小毒。" 【功用主治】治胸腹脹痛,干嘔。 ①《本經(jīng)》:...
山芭蕉子 (《南寧市藥物志》) 【來源】為芭蕉科植物野蕉的種子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野蕉 多年生粗壯草本。莖直立,高2~3米,具匐枝。單葉7~9片,螺旋狀排列,葉柄具深槽,下部具葉鞘;,葉片長(zhǎng)橢圓形,長(zhǎng)1~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