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蟬花
185 2023-09-28
漆姑草
(《本草拾遺》)
【異名】漆姑(陶弘景),珍珠草(《滇南本草》),瓜槌草、牛毛粘(《植物名實圖考》),地松、匿鼻藥(《貴州民間方藥集》),大龍葉(《貴州草藥》),羊兒草(南川《常用中草藥手冊》)。
【來源】為石竹科植物漆姑草的全草。
【植物形態(tài)】漆姑草
一年生或二年生小草本。莖叢生,高2.6~15厘米。葉對生,線形,長0.5~0.9厘米,基部有薄膜相連成短鞘狀;斏鸵干咨,直徑約2毫米;花萼5,卵狀,長2~3毫米,寬約1毫米,綠色,邊緣膜質(zhì),無毛,分離直達基部;花瓣與萼片同數(shù)而互生,卵圓形,長約2.5毫米,寬約1毫米;雄蕊5;子房上位,卵形,花柱5,外展成星形,柱頭上有毛狀突起。蒴果卵形,長約3毫米,成熟時5瓣裂開。種子微小,多數(shù),種皮褐色,上有突起;ㄆ诖骸⑾拈g。
生于山野、庭園、路旁等陰濕處。分布江蘇、四川、湖南、湖北、貴州、云南等地。
【采集】4~5月間采,曬干或鮮用。
【性味】苦辛,涼。
①《四川中藥志》:"性涼,味苦,無毒。"
②《湖南藥物志》:"酸甘。"
【功用主治】治漆瘡,禿瘡,癰腫,瘰疬,齲齒,小兒乳積,跌打內(nèi)傷。
①陶弘景:"療漆瘡。"
②《滇南本草》:"治面寒疼。新瓦焙干為末,熱燒酒服。"
③《植物名實圖考》:"利小便。治小兒乳積。"
④《國藥的藥理學(xué)》:"絞取其汁,治惡瘡、禿瘡及漆瘡,又療齲齒。"
⑤《貴州民間方藥集》:"外用治癰腫、瘡毒;口含治蟲牙;塞鼻治鼻匿。"
⑥《四川中藥志》:"提膿拔毒;治瘰疬結(jié)核。"
【用法與用量】內(nèi)服:煎湯,3~5錢:或研末。外用:搗汁涂或搗敷。
【選方】①治漆瘡:漆姑草。搗爛,加絲瓜葉汁,調(diào)菜油敷。
②治蟲牙:漆姑草葉。搗爛,塞入牙縫。
③治跌打內(nèi)傷:漆姑草五錢。水煎服。
④治蛇咬傷:漆姑草、雄黃搗爛敷。(①方以下出《湖南藥物志》)
⑤治瘰疬結(jié)核:羊兒草五錢至一兩。煎服。外用鮮草搗絨敷。(南川《常用中草藥手冊》)
⑥治虛汗、盜汗:大龍葉一兩。燉豬肉吃。(《貴州草藥》)
⑦治咳嗽或小便不利:大龍葉一兩。煨水服。(《貴州草藥》)
棕櫚子 (《本草拾遺》) 【異名】敗棕子(《藥材學(xué)》),棕樹果(《云南中草藥》)。 【來源】為棕櫚科植物棕櫚的成熟果實。植物形態(tài)詳"棕櫚皮"條。 【采集】霜降前后待果皮現(xiàn)青黑色時采收,曬干。 【藥材】...
棕櫚皮 (《日華子本草》) 【異名】拼櫚木皮(《本草拾遺》),棕毛(《普濟方》),棕皮(《本草求原》)。 【來源】為棕櫚科植物棕櫚的葉鞘纖維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棕櫚(《本草拾遺》),又名:棕(《山海經(jīng)》)...
柞木皮 (《本草拾遺》) 【異名】孤奴、納葛?(《霉癘新書》)。 【來源】為大風(fēng)子科植物柞木的樹皮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柞木(《本草拾遺》),又名:鑿子木(《綱目》),鑿頭木(《本草求原》),紅檬、柞樹(《...
紫藤子 (《本草拾遺》) 【異名】紫藤豆、藤花子、紫金藤子(《江蘇植藥志》),土木鱉(蘇醫(yī)《中草藥手冊》)。 【來源】為豆科植物紫藤的種子,植物形態(tài)詳"紫藤"條。 【化學(xué)成分】種子含金雀花堿。 【性味...
紫藤 (《本草拾遺》) 【異名】招豆藤(《本草拾遺》),朱藤(《夢溪筆談》),藤花菜(《救荒本草》),小黃藤(《植物名實圖考》),紫金藤(《江蘇藥材志》),轎藤、豆藤、藤蘿、黃纖藤(江西《草藥手冊》)...
山芭蕉子 (《南寧市藥物志》) 【來源】為芭蕉科植物野蕉的種子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野蕉 多年生粗壯草本。莖直立,高2~3米,具匐枝。單葉7~9片,螺旋狀排列,葉柄具深槽,下部具葉鞘;,葉片長橢圓形,長1~...
大黃蜂子 (《本經(jīng)》) 【異名】露蜂房子(《備急方》)。 【來源】為胡蜂科昆蟲大黃蜂的幼蟲。原動物詳"露蜂房"條。 【性味】《綱目》:"甘,涼,有小毒。" 【功用主治】治胸腹脹痛,干嘔。 ①《本經(jīng)》: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