苦丁茶
197 2023-09-28
楝葉
(《綱目》)
【來源】為楝科植物川楝或苦楝的葉。植物形態(tài)詳"川楝子"及"苦楝皮"條。
【采集】夏、秋采,曬干。
【藥理作用】苦楝子葉的水提取液(2~5%)可防止蚱蜢、蝗蟲等對植物之侵害,而對人、畜無毒,其有效成分為類胡蘿卜烴。
【性味】《廣東中藥》Ⅱ:"苦,寒,有小毒。"
【功用主治】止痛,殺蟲。治疝氣,蛔蟲,跌打腫痛,疔瘡,皮膚濕疹。
①《綱目》:"疝入囊痛,臨發(fā)時煎酒飲。"
②《廣東中藥》Ⅱ:"苦楝樹葉,研末外敷。治跌打腫痛,止刀傷出血。"
【用法與用量】內(nèi)服:煎湯,2~3錢。外用:煎水洗,搗汁涂或研末調(diào)敷。
【選方】①治疝氣,殺蛔蟲:苦楝樹葉與果實(shí),煎汁服。(《浙江民間草藥》)
②治瘧疾:苦楝樹葉和巫婆子葉曬干,各三錢。清水煎服,不拘時。孕婦忌用。(《嶺南草藥志》)
③治皮膚瘙癢或濕疹(包括頭皮瘙癢):鮮苦楝葉心(枝尖鮮嫩葉)一握,清水煎湯洗患處。(《泉州本草》)
④治腫毒:苦楝樹葉,烏桕樹蕊,二味酌量,搗爛敷患處。(《嶺南草藥志》)
⑤治蜈蚣、蜂傷:楝樹枝葉汁涂。(《簡便單方》)
【臨床應(yīng)用】治療化膿性皮膚病
取苦楝樹葉洗凈切碎,每1市斤加水3000毫升,煎沸40~60分鐘,冷卻過濾,裝入消毒玻瓶中備用。每1000毫升溶液內(nèi)加入10%石炭酸溶液5毫升防腐。用法:先用苦楝葉溶液洗滌創(chuàng)口表面膿痂,然后用消毒紗布浸透藥液作創(chuàng)面濕敷,每3~5小時在紗布上加滴該藥液以保持濕潤。如創(chuàng)面廣泛或患部不易濕敷時,可每日用該藥液洗滌創(chuàng)面3次。一般用藥后第1日即見創(chuàng)面干燥,紅暈消退,瘙癢顯著減輕;續(xù)治2~4天后即結(jié)痂落屑。共治療膿皰瘡、濕疹樣皮炎、慢性濕疹等疾患34例,痊愈25例。
鲆魚 (《食療本草》) 【異名】鱘魚(《綱目》),尖頭?(《魚類分類學(xué)》)。 【來源】為鯉科動物鲆魚的肉。 【動物形態(tài)】鲆魚 體甚長,略側(cè)扁,腹部圓。頭前半部細(xì)長,稍成管狀,吻端平扁似鴨嘴形?谏衔,...
醉魚草 (《綱目》) 【異名】魚尾草、醉魚兒草(《履?巖本草》),槐木(《普濟(jì)方》),鬧魚花(《綱目》),癢見消(《植物名實(shí)圖考長編》),光子、羊腦髓、五霸薔(《中國樹木分類學(xué)》),四方麻、陽包樹(《...
鱒魚 (《綱目》) 【異名】跎(《爾雅》),赤眼魚(《說文》),紅目鱒(《脊椎動物分類學(xué)》)。 【來源】為鯉科動物赤眼鱒的肉。 【動物形態(tài)】赤眼鱒 體長,略呈圓筒狀,后段稍側(cè)扁,腹部圓。體長約30厘米...
紫茉莉子 (《綱目拾遺》) 【異名】土山柰(《綱目拾遺》)。 【來源】為紫茉莉科植物紫茉莉種子內(nèi)的胚乳。植物形態(tài)詳"紫茉莉根"條。 【化學(xué)成分】種子含大量淀粉。又含粗脂肪4.3%,脂肪酸(為飽和脂肪酸...
醉魚草花 (《綱目》) 【來源】為馬錢科植物醉魚草的花,植物形態(tài)詳"醉魚草"條。 【采集】4~7月采收,曬干。 【性味】《綱目》:"辛苦,溫,有小毒。" 【功用主治】治痰飲?喘,久瘧成癖,疳積,燙傷。...
大黃蜂子 (《本經(jīng)》) 【異名】露蜂房子(《備急方》)。 【來源】為胡蜂科昆蟲大黃蜂的幼蟲。原動物詳"露蜂房"條。 【性味】《綱目》:"甘,涼,有小毒。" 【功用主治】治胸腹脹痛,干嘔。 ①《本經(jīng)》:...
山芭蕉子 (《南寧市藥物志》) 【來源】為芭蕉科植物野蕉的種子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野蕉 多年生粗壯草本。莖直立,高2~3米,具匐枝。單葉7~9片,螺旋狀排列,葉柄具深槽,下部具葉鞘;,葉片長橢圓形,長1~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