苦丁茶
197 2023-09-28
蕨麻
(《西藏常用中草藥》)
【異名】人參果(《西藏常用中草藥》),蓮菜花(《中國高等植物圖鑒》),戳瑪(藏名)。
【來源】為薔薇科植物鵝絨委陵菜的塊根。
【植物形態(tài)】鵝絨委陵菜
多年生草本,高10~25厘米。根圓柱狀,具多數(shù)細(xì)長須根,部分須根局部膨大成長圓形的塊根,肉質(zhì)。匍匐莖細(xì)長,節(jié)上生根,被稀毛。基生葉為羽狀復(fù)葉,小葉3~12對,卵狀矩圓形或橢圓形,長1~3厘米,寬0.6~1.5厘米,先端圓鈍,邊緣有深鋸齒,下面密生白色綿毛;小葉間有極小的小葉片;葉柄長,有白毛;托葉膜質(zhì);莖生葉有較少數(shù)小葉。花單生于匍匐莖的葉腋,黃色,花瓣比萼片長。瘦果卵形,具洼點(diǎn),背部有槽。
生于路旁、溝邊、田野潮濕處。分布東北、華北、西北及西南等地。
【采集】6~9月采挖。
【化學(xué)成分】風(fēng)干生藥含水分8.77%,灰分3.09%(水溶性灰分0.50%,酸不溶性灰分2.51%),還原糖2.79%,蔗糖1.20%,淀粉3.30%,戊聚糖8.34%,蛋白質(zhì)6.19%,鞣質(zhì)10.76%,粗纖維15.42%,委陵菜甙0.120%。含脂質(zhì)約2%,其脂肪酸部分中含花生酸、十四酸、曲酸、亞油酸、亞麻酸;非皂化部分中含甾醇、蠟醇、廿九烷。除含上述鞣質(zhì)、委陵菜甙和黃酮類外,不含生物堿和皂甙。全草中含氨、膽堿、甜菜堿、組氨酸。
葉含楊梅樹皮素,無色飛燕草素,(-)-表兒茶精,d-兒茶精。
【藥理作用】含收縮及松弛平滑肌的兩種成分,但作用很弱。松弛或解痙的成分為甙類或含NH4+的鹽類。增強(qiáng)平滑肌蠕動或提高張力(大鼠子宮及豚鼠小腸)之成分則為膽堿。有人報告在臨床上對月經(jīng)不調(diào)有良好功效,但對子宮無解痙作用。浸劑注入豚鼠頸靜脈,可引起心收縮期停止,與洋地黃有協(xié)同作用,故可能有強(qiáng)心成分。
【性味】《西藏常用中草藥》:"甘,平。"
【功用主治】《西藏常用中草藥》:"健脾益胃,生津止渴,益氣補(bǔ)血,治脾虛腹瀉,病后貧血,營養(yǎng)不良。"
【用法與用量】內(nèi)服:煎湯,0.5~1兩。
紫花芥 (《西藏常用中草藥》) 【異名】葶藶子,蒺兀蘿卜(藏名)。 【來源】為十字花科植物離蕊芥的種子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離蕊芥 一年生草本,高8~35厘米,有單毛和分叉狀硬毛。莖多分枝,有棱角。葉矩圓形...
磚子苗 (《西藏常用中草藥》) 【異名】瑪瑪機(jī)機(jī)(藏名)。 【來源】為莎草科植物密穗磚子苗的全草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密穗磚子苗 粗壯、直立、禿凈、多年生草本。稈疏叢生,高20~60厘米,銳三棱形,基部膨大...
竹林消 (《西藏常用中草藥》) 【異名】雞爪參、野參須(《陜西草藥》),女楂(藏名)。 【來源】為百合科植物單莖算盤七的根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單莖算盤七 多年生草本,高60~90厘米。根莖短,具多數(shù)須根。...
樟樹果 (《西藏常用中草藥》) 【來源】為樟科植物紅葉木姜子的果實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紅葉木姜子 灌木或小喬木,高3~5米。枝褐紅色。葉互生,狹長圓形或披針狀橢圓形,長4~6厘米,寬1.7~2.5厘米,先...
樟樹根 (《西藏常用中草藥》) 【來源】為樟科植物紅葉木姜子的根。植物形態(tài)詳"樟樹果"條。 【采集】全年可采。 【性味】性微溫,味辛。 【功用主治】祛風(fēng)散寒。治風(fēng)濕骨痛,跌打損傷,感冒頭痛。 【用法與...
大黃蜂子 (《本經(jīng)》) 【異名】露蜂房子(《備急方》)。 【來源】為胡蜂科昆蟲大黃蜂的幼蟲。原動物詳"露蜂房"條。 【性味】《綱目》:"甘,涼,有小毒。" 【功用主治】治胸腹脹痛,干嘔。 ①《本經(jīng)》:...
山芭蕉子 (《南寧市藥物志》) 【來源】為芭蕉科植物野蕉的種子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野蕉 多年生粗壯草本。莖直立,高2~3米,具匐枝。單葉7~9片,螺旋狀排列,葉柄具深槽,下部具葉鞘;,葉片長橢圓形,長1~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