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蟬花
185 2023-09-28
灰所
(《雷公炮炙論》)
【異名】金鎖天(《雷公炮炙論》),灰藜、水落藜(《救荒本草》),灰條(《野菜譜》),灰滌菜(《綱目》),灰蒴、灰莧(《醫(yī)林纂要》),灰莧菜(《草木便方》),灰灰菜(《四川中藥志》)。
【來源】為藜科植物小藜的全草。
【植物形態(tài)】小藜
-年生草本,高20~450厘米。莖直立,分枝,有角棱及條紋。葉互生;下部的葉片3裂,近基部的2裂片短,橢圓形或三角形,各裂片的下方通常有一小齒;中部的葉片橢圓形,邊緣具波狀牙齒,先端鈍,基部楔形;上部的葉片漸小,狹長,有淺齒或近于全緣;葉片兩面略被粉粒;葉柄細長而弱。花序腋生或頂生,花簇細而疏,被粉粒;花被片5,淺綠色,邊緣白色,背面不具隆脊,向內彎曲;雄蕊5,伸出于花被外;柱頭2,線狀。胞果全體包于花被內。種子扁圓,黑色。果熟期6~7月。
野生于荒地或田間。我國大部分地區(qū)有分布。
【采集】3~4月采,鮮用或曬干。
【性味】甘、苦,涼。
①《本草拾遺》:"味甘,平,無毒。"
②《救荒本草》:"味微苦澀,性涼。"
③《醫(yī)林纂要》:"甘,寒;赤灰者,有小毒。"
【功用主治】去濕,解毒。治瘡瘍腫毒,疥癬風瘙。
①《本草拾遺》:"主惡瘡,蟲、蠶、蜘蛛等咬,搗碎和油敷之;亦可煮食,亦作浴湯,去疥癬風瘙;燒為灰,口含及內齒孔中,殺齒匿甘瘡。取灰三、四度淋取汁,蝕息肉,除白癜風,黑子面酐,箸肉作瘡。子:炊為飯,香滑,殺三蟲。"
②《醫(yī)林纂要》:"去濕熱。"
③《四川中藥志》:"能清熱退燒。"
【用法與用量】內服:煎湯,1~2兩。外用:煎水洗或搗敷。
【選方】治紫癜風:灰所(不拘多少,燒灰,用紙襯淋取汁,煉令如膏約兩匙許)、雄黃、丹砂、膩粉、麝香、蝦蟆灰、石硫黃、礬石灰各一錢。上八味,將七味同研如粉,與煉了灰所濃汁搗煎如膏涂之,干即易,膏硬以醋潤之。(《圣濟總錄》灰所涂方)
自然銅 (《雷公炮炙論》) 【異名】石髓鉛(《雷公炮炙論》)。 【來源】為天然硫化鐵礦石。 【礦物形態(tài)】黃鐵礦 等軸晶系。晶體形狀有多種,如立方體、八面體和五角十二面體及其聚形,亦有作葡萄狀、粒狀、鐘...
紫蘇梗 (《本草蒙筌》) 【異名】紫蘇莖(《雷公炮炙論》),蘇梗(《藥品化義》),紫蘇桿(《湖南藥物志》)。 【來源】為唇形科植物皺紫蘇、尖紫蘇等的莖。植物形態(tài)詳"紫蘇葉"條。 【采集】秋未,割取地上...
珍珠 (《開寶本草》) 【異名】真朱(《本草經集注》),真珠(《雷公炮炙論》),蚌珠《南方志》),珠子(《儒門事親》),濂珠(《增訂偽藥條辨》)。 【來源】為珍珠貝科動物珍珠貝、馬氏珍珠貝或蚌科動物三...
皂莢子 (《雷公炮炙論》) 【異名】皂角子(《千金方》),皂子、皂兒(《博濟方》),皂角核(《婦人良方》)。 【來源】為豆科植物皂莢的種子。植物形態(tài)詳"皂莢"條。 【采集】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,剝取種子...
?子 (《本草經集注》) 【異名】和圓子(《雷公炮炙論》),西南木瓜(《中藥志》)。 【來源】為薔薇科植物木桃的果實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木桃(《埤雅》),又名:狹葉木瓜。 灌木,高達3米。枝棕褐色,有明顯...
山芭蕉子 (《南寧市藥物志》) 【來源】為芭蕉科植物野蕉的種子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野蕉 多年生粗壯草本。莖直立,高2~3米,具匐枝。單葉7~9片,螺旋狀排列,葉柄具深槽,下部具葉鞘;,葉片長橢圓形,長1~...
大黃蜂子 (《本經》) 【異名】露蜂房子(《備急方》)。 【來源】為胡蜂科昆蟲大黃蜂的幼蟲。原動物詳"露蜂房"條。 【性味】《綱目》:"甘,涼,有小毒。" 【功用主治】治胸腹脹痛,干嘔。 ①《本經》: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