紫薇根
66 2023-10-07
黃礬
(《唐本草》)
【異名】金線礬(《海藥本草》),雞矢礬(《本草蒙筌》)。
【來源】為硫酸鹽類礦物黃礬的礦石。
【礦物形態(tài)】黃礬
單斜晶系。結(jié)晶者不多見,常為細(xì)小纖維狀之集合體。顏色淡黃。光澤呈絹絲狀或珍珠狀。微透明。硬度2~2.5。比重1.8~1.9。常產(chǎn)于長石及粗面巖內(nèi)。
【化學(xué)成分】主要含硫酸鐵;自綠礬中揀取者,主為堿式硫酸鐵或硫酸鐵。
【性味】《海藥本草》:"味咸酸澀,有毒。"
【功用主治】治痔瘺、惡瘡、疥癬。
①《唐本草》:"療瘡生肉。"
②《海藥本草》:"主野雞瘺痔,惡瘡疥癬等疾。"
③李杲:"治陽明風(fēng)熱牙疼。"
【用法與用量】外用:煅研細(xì)末撒或調(diào)敷。內(nèi)服:入丸劑。
【選方】①治痔瘺腫痛,膿血不止:黃礬三兩,烏蛇六兩(酒浸,去骨、皮,炙令黃),黃耆三兩(銼),枳殼二兩(麩炒微黃,去瓤),駱駝胸前毛三兩半(燒灰)。上藥搗羅為末,煉蜜和搗三、二百杵,丸如梧桐子大。每于食前,煎黃耆湯下二十丸。(《圣惠方》黃礬丸)
②治小兒?耳出膿水:黃礬半兩,烏賊魚骨一分,黃連一分(去須)。上藥搗羅為末,綿裹如棗核大,塞耳中,日三易之。(《圣惠方》黃礬散)
③治婦人頰上瘡,瘥后每年又發(fā):黃礬石二兩(燒令汁盡),胡粉一兩,水銀一兩半。搗篩礬石,胡粉更篩,先以片許豬脂,于瓷器內(nèi)熱研水銀令消盡,更加豬脂,并礬石、胡粉,和使粘稠,洗面瘡以涂之,又別熬胡粉令黃,涂膏訖,則薄此粉。(《補缺肘后方》)
④治急疳蝕齒斷,唇口壞爛腫痛:黃礬、青礬、白礬(燒令汁盡)、白狗糞灰、莽草、雄黃(細(xì)研)各半兩,石膽(細(xì)研)、莨菪子(炒令黑)、干地龍(微炒)、人糞灰各一分,麝香一錢(研細(xì))。上藥搗羅為末,都研令勻。先以鹽漿水漱口三兩度,于上點之,日三用,有涎勿咽。(《圣惠方》黃礬散)
⑤治妒精瘡:黃礬、青礬、麝香。上三味等分,為末,小便后敷上,不過三度。(《千金方》)
紫草茸 (《本草逢原》) 【異名】赤膠(《吳錄》),紫礦(《唐本草》),紫梗(《綱目》),紫膠(蔡邦華《昆蟲分類學(xué)》),蟲膠(《中藥志》)。 【來源】為紫膠蟲科昆蟲紫膠蟲在樹枝上所分泌的膠質(zhì)。 【動物...
紫貝 (《唐本草》) 【異名】文貝(《南州異物志》),砑螺(《本草圖經(jīng)》),紫貝齒(《中國醫(yī)學(xué)大辭典》)。 【來源】為寶貝科動物蛇首眼球貝、山貓寶貝或綬貝等的貝殼。 【動物形態(tài)】①蛇首眼球貝 貝殼小型...
鷓鴣 (《唐本草》) 【異名】越雉(《禽經(jīng)》),越鳥(《醫(yī)林纂要》)。 【來源】為雉科動物鷓鴣的肉或全體。 【動物形態(tài)】鷓鴣 體長約30厘米。嘴短,雄者黑色;雌者上嘴角色,下嘴肉黃色。虹膜褐色。額和頭...
枳?木皮 (《唐本草》) 【來源】為鼠李科植物枳?的樹皮。植物形態(tài)詳"枳?子"條。 【性味】《綱目》:"甘,溫,無毒。" 【功用主治】①《唐本草》:"主五痔,和五臟。" ②《陜西中草藥》:"能活血舒筋...
枳?子 (《唐本草》) 【異名】木蜜(陸璣《詩疏》),樹蜜、木餳(崔豹《古今注》),白石木子(《荊楚歲時記》),蜜屈律(《太平廣記》),雞距子、癩漢指頭(《蘇沈良方》),??(《埤雅》),背洪子、兼穹...
山芭蕉子 (《南寧市藥物志》) 【來源】為芭蕉科植物野蕉的種子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野蕉 多年生粗壯草本。莖直立,高2~3米,具匐枝。單葉7~9片,螺旋狀排列,葉柄具深槽,下部具葉鞘;,葉片長橢圓形,長1~...
大黃蜂子 (《本經(jīng)》) 【異名】露蜂房子(《備急方》)。 【來源】為胡蜂科昆蟲大黃蜂的幼蟲。原動物詳"露蜂房"條。 【性味】《綱目》:"甘,涼,有小毒。" 【功用主治】治胸腹脹痛,干嘔。 ①《本經(jīng)》:...